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,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,具有携卡人员出/人井时刻、重点区域出/人时刻,限制区域出/人时刻、工作时间、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、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、显示、打印、储存、查询、报警、管理等功能,那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指标是什么?
1、特大位移速度:特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 m/s。
2、并发识别数量: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。
3、漏读率:漏读率不得大于10。
4、识别卡电池寿命: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2年。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。
5、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: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,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d。
6、特大传输距离:
特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:
a)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 m;
b)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特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 km;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人可靠的中继器(或类似产品),但所串的中继器(或类似产品)特多不超过2台。
7、特大监控容量
特大监控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:
a)系统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、16、32、64、128中选取;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,每段允许接人的分站数量宜在8、16、32、64、128中选取;
b)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 000个。
8、特大巡检周期:系统特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。
9、存储时间:
存储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:
a)携卡人员出/入井时刻、出/入重点区域时刻、出/A限制区域时刻、进人分站识别区域时刻、出/人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、超员、超时、工作异常、卡号、姓名、出生年月、职务或工种、所在区队班组、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。当主机发生故障时,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;
b)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。
10、双机切换时间: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人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 min。
露天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,具有覆盖范围广、设备机动性强以及人员活动灵活等特点。随着矿山规模和产量的不断扩大,生产设备和参与作业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有效地对大量的设备(尤其是频繁移动中的车辆)和工作人员进行
洗煤也称选煤,是通过物理、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,从原煤中去除杂质,如矸石,并获得高质量煤炭的过程。这一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。洗煤方法种类多,工序复杂,要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工艺,提升安全生产和工作效能。其管理